[week 17] 後端中階 – 使用 Node.js + Express 框架建立一個靜態網頁 – HackMD

###### tags: `Back-End` `Express` `Node.js`
# [week 17] 後端中階 – 使用 Node.js + Express 框架建立一個靜態網頁

> 本篇為 [[BE201] 後端中階:Express 與 Sequelize](https://lidemy.com/p/be201-express-sequelize) 這門課程的學習筆記。如有錯誤歡迎指正!

“`
學習目標:

P1 學習如何使用 Express 及其相關套件
P1 我理解為什麼會需要框架
“`

## 要學框架,先從不用框架開始

在講解什麼是 Express 框架以前,先來談談什麼是 Server,其實 Server 也是一種程式,而 [Node.js](https://nodejs.org/en/) 本身就有提供內建 Library,讓我們能透過引入 module 來使用 Server 的功能。

### 範例:以 Node.js 實作一個 Server

建立一個 js 檔,並引入 Node.js 內建 http 相關 module,再以 createServer() 建立 server:

“`javascript=
// node.js 內建 http 相關 module
const http = require(‘http’)
// createServer() 要傳入的參數是 function
const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handler)

// 兩個參數分別是 request 和 response,這裡使用命名慣例寫法
function handler(req, res) {
console.log(req.url) // 印出 req 網址
res.write(‘Hello World!’) // 指定 respone 回傳內容
res.end() // 結束這個 response
}

// 常見為 80 port,測試時使用 5001 port 就不易發生衝突
server.listen(5001)
“`

接著在 CLI 介面執行 js 檔,會發現什麼事也沒發生,但其實我們已經成功運行一個 server,否則程式會直接執行結束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2Bv9WKj.png)

3. 可以在瀏覽器輸入 `http://localhost:5001/`,連到本地端的 5001 port,就會看到回傳內容 `Hello World!`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ZY79LWh.png)

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 url,來回傳不同內容:

“`javascript=
const http = require(‘http’)
const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handler)

function handler(req, res) {
console.log(req.url) // 印出 req 網址
if (req.url === ‘/hello’) {
// 參數分別是 request 的 status code 和內容格式,告訴瀏覽器如何解析網頁
res.writeHead(200, { // 200: 請求成功
‘Content-Type’: ‘text/html’
})
res.write(‘<h1>hello!</h1>’) // 也可以加上 HTML 標籤
} else if (req.url === ‘/bye’) {
res.write(‘bye!’)
} else {
res.write(‘Invalid url’)
}
res.end() // 結束這個 response
}

server.listen(5001)
“`

在瀏覽器運行結果如下,瀏覽器會根據內容格式(Content-Type)解析網頁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LbCRc8S.png)

而當我們切換網址時,CLI 介面也會印出 url 文字,其中 `/favicon.ico` 代表瀏覽器標籤的 logo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t5Gx1JF.png)

我們也可以利用 `res.writeHead()` 來導向其他網址,如下方範例。這時如果輸入 `http://localhost:5001/bye`,就會重新導向至 google 首頁:

“`javascript=
const http = require(‘http’)
const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handler)

function handler(req, res) {
console.log(req.url) // 印出 req 網址
if (req.url === ‘/hello’) {
res.write(‘<h1>hello!</h1>’)
} else if (req.url === ‘/bye’) {
res.writeHead(301, { // 301: 重新導向
‘Location’: ‘https://www.google.com.tw/’
})
res.write(‘bye!’)
} else {
res.write(‘Invalid url’)
}
res.end() // 結束這個 response
}

server.listen(5001)
“`

根據上述範例,我們能夠利用 Node.js 提供的模組,來實作出一個簡易的 http server。

其實這不是本單元要討論的重點,只是藉由範例來瞭解,Node.js 的底層就是利用 `http.createServer()` 來執行,即使不透過 Library 也能夠時做出 server。

瞭解到背後運作的原理後,接下來要介紹另一套 Library,其實就是把上面實作的功能包裝在一起,讓我們能更方便取得資料。

## 初探 Express

什麼是 Express?根據[官網]((https://expressjs.com/))介紹:

> Express: Fast, unopinionated, minimalist web framework for Node.js

簡言之,Express 是 Node.js 環境下提供的一個輕量後端框架,自由度極高,透過豐富的 HTTP 工具,能幫助快速開發後端應用程式。

跟其他有完整 MVC 架構的框架相比,Express 其實鬆散(或者說自由)很多,許多地方並沒有強制規範,都只是按照前人的方法或者是慣例來實踐,十個人可能會有十種不同的寫法。

### 安裝 Express

> 詳細步驟可參考[官方文件](https://expressjs.com/zh-tw/starter/installing.html)。

#### Step1. 初始化 npm,過程都按確定,最後會在資料夾中建立一個 package.json 檔

“`
$ npm init
“`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Ya0XugX.png)

#### Step2. 安裝 Express

在最新的 npm 版本,可以省略 `–save`,安裝完成還是會自動存到 package.json:

“`
$ npm install express –save
“`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qOagjRg.png)

#### Step3. 實作範例:Hello world

接著可以跟著[官方文件](https://expressjs.com/en/starter/hello-world.html)來實作一個簡單範例,開啟 index.js 檔並輸入下列程式碼:

“`javascript=
// 引入 library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‘express’);
// express 引入的是一個 function
const app = express();
// 建立一個不易產生衝突的 port 用來測試
const port = 5001;

// 如何處理不同的 request,參數分別為 url 和要執行的 function
app.get(‘/’, (req, res) => {
res.send(‘hello world!’)
})

app.get(‘/bye’, (req, res) => {
res.send(‘bye!’)
})

// 運行這個 port,參數分別為 port 和要執行的 function
app.listen(port, () => {
console.log(`Example app listening at http://localhost:${port}`)
})
“`

在 CLI 介面執行 index.js,出現下方文字代表有成功運行程式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VG4okLU.png)

這時在瀏覽器輸入 `http://localhost:5001/`,就會看到回傳內容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NYQmfRF.png)

如果發現修改後,網頁還是會導回先前設定的網址,可透過開發者工具來清除快取(cache),重整頁面就能看到結果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6T6umyx.png)

和最一開始的範例做比較的話,其實可以發現到,寫法和使用 Node.js 實作 Server 非常類似。

但是藉由 Express 提供的[路由(Routing)](https://expressjs.com/zh-tw/guide/routing.html)系統,會將許多語法包裝好,在執行上也會方便許多。除了 `app.get()`,還有像是 `app.post()` 和 `app.delete()` 等針對不同 method 來進行操作,這部分我們後面會再詳細介紹。

### Express vs Apache + PHP

在看完上面的範例後,我們可以試著比較 Express 和以前所學的 [Apache + PHP](https://hackmd.io/@Heidi-Liu/note-be101-php-and-mysql),兩者的運作模式有何差別:

#### Apache + PHP

– 瀏覽器會發 request 給 Apache Server,再交給 PHP 處理,處理完成後再傳 response 回去
– [檔案系統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96%87%E4%BB%B6%E7%B3%BB%E7%BB%9F):預設路徑長什麼樣子,在該資料夾底下就會有對應的 php 檔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EYfvLe0.png)

#### Express

– 瀏覽器發 request 給 Express Server,經過處理後會根據 url 回傳 response
– 和前者的最大差別,就是沒有 PHP 處理器,Express 本身就是一個 Server,透過路由系統決定什麼路徑回傳什麼資料,而不會侷限在檔案系統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zXWH67g.png)

## MVC 基本架構

在課程當中,我們會使用後端框架 Express 和 ORM 工具 Sequelize 來打造 MVC 架構的網站,以下先來談談什麼是 MVC 架構。

MVC(Model–view–controller):是一種應用程式架構,透過將程式碼拆成分成模型(Model)、視圖(View)和控制器(Controller)三個部分,並透過路由系統,建立整個應用程式的設計模式。

在 MVC 架構中,request 流程大致如下:

1. 發出的 request 會由 Controller 來處理
2. 接著 Controller 會和 Model 拿取 data
3. Controller 再把拿到的資料給 View,由 View 提供的 template
4. 最後 Controller 再結合 data 和 template,回傳 response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aYBYHlx.png)

簡單來說:

– Model 負責處理資料部分(data),例如在 MySQL 資料庫裡建立 tables,以及所有讀取、寫入資料等
– View 負責處理畫面的部分(template),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網頁內容
– Controller 在過程中扮演 Model 和 View 中間的協調者,當不同路由(route)接收到 request 時,會呼叫 Controller 執行相對應的 Method。例如跟 Model 拿取資料,結合 View 提供的模版之後,再回傳 response

這和我們之前使用 PHP 寫的網頁相比,在分工上是明確許多的。接下來我們要利用 Nodes.js 來實作一個簡單的 MVC 架構。

## 在 Node.js 上實作 MVC 架構

### 透過 Express 提供的 [template engines](https://expressjs.com/en/guide/using-template-engines.html) 來實作 View

1. 選擇安裝一種 template engines(樣板處理器)使用,這裡以 EJS 做為範例,架構類似於之前學過的 PHP:

“`
$ npm install ejs
“`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DixdfOM.png)

– EJS 語法是透過 `<% %>` 符號,和 PHP 語法其實很類似,語法又可分為三種:

“`javascript=
<% JavaScript 程式碼 %>

<%- %> 會經過解析然後印出來,用於引入 HTML 內容

<%= %> 會直接印出原始碼,用於輸出資料,避免被解析成語法,可視為一種 XSS 防禦

// 可和 PHP 寫法做比較
<?PHP echo ?>
“`

2. 接著回到剛才的 index.js 檔,加上 `app.set()` 設定要使用的 view engine:

“`javascript=
// 設定 view engine
app.set(‘view engine’, ‘ejs’)
“`

3. 預設目錄會是 `/views`,因此需要新建一個資料夾 views,並在資料夾中建立一個 hello.ejs 檔

4. 記得在 VS Code 等編譯器中安裝 ejs 插件,才能夠解析 ejs 檔: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PVJjWAG.png)

5. 在 hello.ejs 檔中輸入簡單的程式碼進行測試,例如:`<h1>hello</h1>`
6. 接著調整 index.js 程式碼,告訴 express 去 render views 目錄底下叫做 hello 的檔案:

“`javascript=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‘express’);
const app = express();
const port = 5001;

// 設定 view engine
app.set(‘view engine’, ‘ejs’)

app.get(‘/’, (req, res) => {
res.send(‘index’)
})

app.get(‘/hello’, (req, res) => {
// 叫 express 去 render views 底下叫做 hello 的檔案,副檔名可省略
res.render(‘hello’)
})

app.listen(port, () => {
console.log(`Example app listening at http://localhost:${port}`)
})
“`

7. 輸入 node index.js 指令運行,在瀏覽器可以看到結果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G32u0NI.png)

8. 如果想要修改 views 中的 template,也就是 ejs 檔的內容,只要重整瀏覽器畫面即可,不需再重新運行 Node.js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dKhAwTu.png)

### 實作簡易的 todo list API

1. 首先在 index.js 建立 todos,並設定 app.get() 傳入資料:

“`javascript=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‘express’);
const app = express();
const port = 5001;

// 設定 view engine
app.set(‘view engine’, ‘ejs’)

// 建立 todos data
const todos = [
‘first todo’, ‘second todo’, ‘third todo’
]

app.get(‘/todos’, (req, res) => {
// 第二個參數可傳入資料
res.render(‘todos’, {
todos // todos: todos 一樣的話可省略寫法
})
})

app.get(‘/hello’, (req, res) => {
res.render(‘hello’)
})

app.listen(port, () => {
console.log(`Example app listening at http://localhost:${port}`)
})
“`

2. 接著編輯 todos.ejs 檔的內容,也就是 todos 的 view 部分。要輸出內容的語法是 `<%= code %>`,而不是用 console.log(),或是 PHP 的 echo:

“`javascript=
<h1>Todos</h1>

<ul>
<% for(let i = 0; i < todos.length; i++) { %>
<li><%= todos[i]%></li> // 加上等於代表後面的東西要輸出
<% } %>
</ul>
“`

3. 在瀏覽器運行,這樣能根據之前設立的 data 輸出 todos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zGLAWIT.png)

4. 接著回到 index.js 檔,用同樣的方式,根據不同 id 來拿取對應的 todo:

“`javascript=
// 加上 :id 代表不確定的參數
app.get(‘/todos/:id’, (req, res) => {
// params: 可拿到網址列上指定的參數
const id = req.params.id
const todo = todos[id]
res.render(‘todo’, {
todo
})
})
“`

5. 建立 todo.ejs 檔,也就是 todo 的 view 部分:

“`javascript=
<h1>Todo</h1>

<h2><%= todo %></h2>
“`

6. 透過網址列上的 id,能夠讀取相對應的 todo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crYUBSj.png)

這樣就透過 Express 結合 view template engine 完成了簡單的範例,也可以再增加 header 或 footer 等來豐富內容。

### 重構專案:實作 Model & Controller

接下來要試著重構程式碼,也就是實作 MVC 架構中的 Model 和 Controller 部分。

#### Model:用來管理 todos 的資料

1. 回到 express 目錄,新增一個 models 資料夾,並在裡面建立 todo.js 檔
2. 在 todo.js 檔案,建立 todoModel,提供存取資料的方法(function),例如 get 或 add 等 method:

“`javascript=
const todos = [
‘first todo’, ‘second todo’, ‘third todo’
]

// 建立一個 todoModel 物件,裡面放存取資料的方法(function)
const todoModel = {
getAll: () => {
return todos
},

get: id => {
return todos[id]
}
}

module.exports = todoModel
“`

#### Controller:控制器

1. 同樣在 express 目錄,新增一個 controllers 資料夾,並在裡面建立 todo.js 檔
2. 接著重構程式碼:
– 從 model 引入資料
– 建立物件,並透過方法(function)來存取資料,這裡會和一開始中 index.js 的 app.get() 寫法類似
– 再交由 view engine 進行 render

“`javascript=
// 先從 model 引入 todos 資料
const todoModel = require(../models/todo)

// 建立一個 todoController 物件,透過方法來存取 model 的資料
const todoController = {
// 傳入參數 req, res
getAll: (req, res) => {
const todos = todoModel.getAll()
res.render(‘todos’, {
todos
})
},

get: (req, res) => {
const id = req.params.id
const todo = todoModel.get(id)
res.render(‘todo’, {
todo
})
}
}

module.exports = todoController
“`

3. 回到根目錄的 index.js 檔,修改路由,透過引入 controller 的 todo.js,程式碼就可以更簡潔:

“`javascript=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‘express’);
const app = express();
const port = 5001;

// 引入 controller
const todoController = require(‘./controllers/todo’)

app.set(‘view engine’, ‘ejs’)

const todos = [
‘first todo’, ‘second todo’, ‘third todo’
]

// 可直接使用 controller 的方法拿取資料和進行 render
app.get(‘/todos’, todoController.getAll)

app.get(‘/todos/:id’,
“`

這樣就完成了有 MCV 架構的程式:
– express 目錄的 index.js:提供路由
– views 目錄的 todo.ejs 和 todos.ejs:提供模版
– models 目錄的 todo.js:提供資料
– controllers 目錄的 todo.js:結合 model 和 view,根據路由回傳 Response

假如是大型專案,可以更進一步簡化程式碼,例如把 index.js 中的 app 部分再獨立到專門管理路由的檔案,這部分我們之後會再介紹到。

## 串接 Node.js 與 MySQL

在瞭解到基本的 Express 架構之後,再來我們要試著把 todo 資料存在資料庫。這是因為在實際專案中,後端會把資料存放在資料庫,因此我們要來學習如何透過 Node.js 和 MySQL 溝通。

> 注意不是用 Express 和 MySQL 溝通!我們要操作的是 Nodes.js,Express 提供的是框架!

### Step1. 安裝 MySQL

在使用 Node.js 操作 MySQL 資料庫時,必須先安裝 MySQL 模組。搜尋 node.js mysql 會找到 GitHub 有個叫做 [mysqljs 的 Library](https://github.com/mysqljs/mysql),執行安裝指令:

“`
$ npm install mysql
“`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tR8kezb.png)

引入 MySQL 模組後,接著就可以進行資料庫的連線和其他操作了。

### Step2. 新增 app 資料庫 & todos 資料表

之前在[第九週學到如何使用 MySQL 資料庫](https://hackmd.io/@Heidi-Liu/note-be101-php-and-mysql),這一次我們同樣可以透過 phpmyadmin 這個 GUI 介面來進行資料庫 CURD,步驟如下:

1. 開啟 XAMPP 連線 MySQL,其實這樣就已經啟動資料庫了,但如果要使用 phpmyadmin 介面操作,就必須同時運行 Apache Server 才能使用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kCpCApB.png)

2. 接著建立一個 app database,並在裡面新增一個 todos table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Flh0kkx.png)

3. 在 todos table 新增幾筆資料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Bd9TEJB.png)

### Step3. 串接 MySQL 資料庫

確認本地端已經安裝資料庫並正常啟動,接著就可以新增一個 db.js 檔來進行連線,程式碼可[參考範例](https://github.com/mysqljs/mysql#introduction):

> 要等待回傳一定是使用 callback,好處就是從同步變成非同步。

“`javascript=
// 引入 mysql 模組
var mysql = require(‘mysql’);
// 建立連線
var connection = mysql.createConnection({
host: ‘localhost’,
user: ‘root’,
password: ‘root’,
database: ‘app’
});

connection.connect();
// 使用 callback 來接收訊息: 連線成功就印出 todos 所有欄位
connection.query(‘SELECT * from todos’, function (error, results, fields) {
if (error) throw error;
console.log(results);
});

connection.end();
“`

接著在 CLI 介面執行 `node db.js`,如果有輸出資料就代表連線成功!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UKf0NJ7.png)

其中 RowDataPacket 是一種自訂的資料格式,如果把 `console.log(results);` 改成:

“`javascript=
console.log(results[0].content);
“`

就會達到拿到第一個 todo 的內容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M9sO5ZS.png)

### 補充:權限不足問題

其實自己當初在嘗試連線資料庫時,有出現權限錯誤的訊息:

“`
Error: ER_ACCESS_DENIED_ERROR: Access denied for user ‘root’@’localhost’ (using passwo
rd: YES)
“`

後來是在使用者帳號頁面發現,root 這組帳號當初設定不用密碼就可以登入了,真是烏龍一場XD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KGhvnqv.png)

### Step4. 重構程式碼

1. 將 db.js 簡化,獨立成串聯資料庫時需要的資料,方便其他部分要連線時引入:

“`javascript=
var mysql = require(‘mysql’);
var connection = mysql.createConnection({
host: ‘localhost’,
user: ‘root’,
password: ‘root’,
database: ‘app’
});

module.exports = connection;
“`

2. 接著在 index.js 引入 db,也就是 mysql 模組以及連線資料,加上 `db.connect()` 指令來連線:

“`javascript=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‘express’);
// 引入 db 資料庫: mysql 模組 & 連線資料
const db = require(‘./db’)
const app = express();
const port = 5001;

const todoController = require(‘./controllers/todo’)

app.set(‘view engine’, ‘ejs’)

app.get(‘/todos’, todoController.getAll)
app.get(‘/todos/:id’, todoController.get)

app.listen(port, () => {
// 連線資料庫
db.connect()
console.log(`Example app listening at http://localhost:${port}`)
})
“`

3. 再來是修改 Models,MVC 架構的好處就是能像這樣明確分工:

> 在使用 SQL 指令時須注意,字串拼接可能會有 SQL injection 的風險,可透過 [Preparing Queries](https://github.com/mysqljs/mysql#preparing-queries) 來避免,方法和 Prepared Statements 其實很類似。

“`javascript=
// 引入 db,也就是 connection
const db = require(‘../db’)

const todoModel = {
// 這裡要用 callback 來拿取資料
getAll: (cb) => {
db.query(
‘SELECT * FROM todos’, (err, results) => {
if (err) return cb(err);
// cb: 第一個參數為是否有錯誤,沒有的話就是 null,第二個才是結果
cb(null, results)
});
},

get: (id, cb) => {
db.query(
‘SELECT * FROM todos WHERE id = ?’, [id], (err, results) => {
if (err) return cb(err);
cb(null, results)
});
}
}

module.exports = todoModel
“`

4. 因為 Models 從同步改成非同步操作,也要修改 Controllers 的部分:

“`javascript=
// 先從 model 引入 todos 資料
const todoModel = require(‘../models/todo’)

const todoController = {
getAll: (req, res) => {
// 改成 callback 非同步操作
todoModel.getAll((err, results) => {
// 如果有 err 就印出錯誤訊息
if (err) return console.log(err);
// 不然就把 todos 傳給 view
res.render(‘todos’, {
todos: results
})
})
},

get: (req, res) => {
const id = req.params.id
todoModel.get(id, (err, results) => {
if (err) return console.log(err);
res.render(‘todos’, {
// 注意回傳的結果 array,必須取 results[0] 才會是一個 todo
todos: results[0]
})
})
}
}

module.exports = todoController
“`

5. 再來是修改 Views 部分,Todos 部分有兩種寫法:

– 第一種:分開寫

“`javascript=
<h1>Todos</h1>

<ul>
<% for(let i = 0; i < todos.length; i++) { %>
<li><%= todos[i].id %>: <%= todos[i].content %></li>
<% } %>
</ul>
“`

– 第二種:寫在一起,用字串拼接方式

“`javascript=
<h1>Todos</h1>

<ul>
<% for(let i = 0; i < todos.length; i++) { %>
<li><%= todos[i].id + ‘: ‘ + todos[i].content %></li>
<% } %>
</ul>
“`

執行 `node index.js` 之後,回到瀏覽器確認程式是否有成功運行:

> 這裡 port 之所以變成 5002,是因為前面在嘗試修改連線時,不知在哪個環節佔用了 5001,因此先改成另一個沒有使用的 port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aSpv3e4.png)

接著是 Todo,會發現輸出結果是 Object。這是因為 `<%= %>` 語法會直接印出字串,當我們想要把一個 Object 轉成字串時,就會發生下列情形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WMopGth.png)

只要將 Todo 部分修改成輸出 `todo.content`:

“`javascript=
<h1>Todo</h1>

<h2><%= todo.content %></h2>
“`

結果就會是相對應的 todo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02Wnbnb.png)

如果對資料庫操作 CURD,重整頁面也會動態更新:

![](https://i.imgur.com/NZ0Hzj3.png)

學到目前為止,透過上面這些範例,我們其實已經能寫出一些簡單的網頁程式了,並且有 MVC 架構,能夠簡化程式碼且便於維護。

## 結語

其實官網上的教學都已經蠻清楚了,但還是想跟著課程影片一步一步操作,一方面透過實作,發現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,一方面也能加深印象,讓自己更快去熟悉 Express 這套新工具。

也透過實作來複習之前講解過的 MVC 框架,透過將程式碼分成 Model、View 和 Controller 三個部分,再搭配不同 Route 分別進行處理,不但能夠簡化程式碼,也能透過分工便於後續維護。

參考資料:
– [使用 Node.js + Express 建構一個簡單的微博網站](https://cythilya.github.io/2014/11/23/nodejs-express-microblog/)
– [用 Express & Sequelize 打造 MVC 餐廳網站(上)](https://nicolakacha.coderbridge.io/2020/10/25/express-mvc-practice-1/)